庭院里的诗与画:雪浪石、汉白玉吸水兽与水景的共生之美

鸿森园林雕塑有限公司
2025-06-28

       一方庭院,是居者与自然对话的私密空间,而摆件的巧思,恰是这场对话的注脚。当雪浪石的苍劲、汉白玉吸水兽的灵韵与水景的柔婉相遇,庭院便有了山水的骨、文化的魂与流动的情。

1.jpg

       雪浪石是庭院的“山骨”。其石体褶皱如浪,灰白纹理似雪覆峰峦,不必刻意堆叠,单块置于中,便自带“一拳代山,一勺代水”的写意。若倚墙而立,可作背景衬出庭院的深邃;若临池而卧,石面倒映在水中,虚实相叠,恍若远山入镜。它不与繁花争艳,却以沉静的姿态,将自然的雄浑浓缩于方寸,让庭院有了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的野趣。

       汉白玉吸水兽是庭院的“文魂”。这尊源自古建的瑞兽,以洁白温润的汉白玉雕琢而成:兽首微昂,鼻吻前伸似欲吸水,鳞甲纹理细腻如织,既有镇宅护院的威严,又含纳水聚财的吉意。将其安于水池边缘,兽口正对水面,仿佛正饮取池中之露,既延续了传统建筑中“水为财”的文化隐喻,又以玉石的莹润中和了石的冷硬,让庭院多了份古今相照的厚重。

2.jpg

       而景观石水池,则是串联起两者的“水脉”。池体以青石砌边,与雪浪石的肌理呼应;池面如镜时,映出石影与兽姿,似将天地缩于一汪碧水;微风拂过,涟漪轻晃,石与兽的轮廓在水中漾动,又添几分灵动。若再植几株菖蒲于池边,或引细流从雪浪石缝间渗入池中,水声潺潺与石兽静默相映,动静之间,恰是“空山新雨后”的清幽。

3.jpg

       三者共生,是自然与人文的和鸣:雪浪石立起庭院的骨架,让空间有了沉稳的根基;水景漫过石脚、润及兽身,赋予庭院流动的生命力;汉白玉吸水兽则站在水石之间,以千年文化符号为庭院注入温度。晴时观石上光影流转,雨时听池边水声淅沥,暮时赏兽首披霞——这方小天地,便成了可观、可触、可感的立体诗篇。

阅读3
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