晨光漫进工作室时,陶泥还带着些许湿润的凉意。可当客户李女士将那张泛黄的老照片轻轻放在案头,指尖抚
过照片里父亲温和的笑容,陶泥仿佛也被这份绵长的思念焐热,开始承载起一段不愿褪色的记忆。“父亲总爱穿中
山装,领口的扣子总扣得整整齐齐,” 李女士的声音带着轻颤,“他笑起来的时候,嘴角会往右边歪一点,眼睛像
盛着星光。”

我们的指尖沾着陶泥,跟着记忆的脉络慢慢塑形。起初只是模糊的轮廓,可当李女士突然轻声说 “不对,他的
肩膀更宽些,以前总把我护在身后”,陶泥仿佛有了生命,在反复揉捏中渐渐显露出熟悉的模样。我们细细勾勒父亲
中山装的衣褶,连袖口处那道被岁月磨出的细微纹路都不放过 —— 那是李女士说的,父亲总用这双手为她修补玩具、
择洗蔬菜。每一次调整,都是在将飘散的回忆重新聚拢;每一次按压,都是在把未尽的思念牢牢封存,陶泥的温度里,
藏着无数个 “想再靠近一点” 的心愿。

当泥塑在通风处慢慢晾干,我们挑选了一块温润的青石。匠人握着刻刀的手格外小心,仿佛稍一用力,就会碰
碎藏在泥塑里的念想。刻刀划过石材的声响,在安静的工作室里格外清晰,那不是冰冷的切割,而是将陶泥里的温
度,一点点刻进石头的肌理。李女士常来工作室,隔着玻璃看匠人雕琢,有时会忍不住伸手触碰石材表面,“这触感,
像极了小时候父亲牵着我的手,粗糙却温暖。”

不知过了多少个日夜,当石雕终于完工,阳光恰好落在雕像的眉眼间。李女士缓缓走近,伸出手,轻轻抚过雕
像的脸颊,泪水无声滑落,却带着释然的笑意。这尊石雕,不再是冰冷的石头,而是父亲以另一种方式回到了她身
边 —— 是她回家时,仿佛还能看见的等候身影;是她疲惫时,仿佛还能依靠的坚实肩膀;是她往后每一个想念的
瞬间,抬头就能遇见的温柔。

泥塑凝情,是把回忆捏成触手可及的模样;石雕寄思,是让牵挂拥有跨越岁月的力量。我们以匠心为笔,以泥
与石为纸,只为让每一份深沉的爱,都能在时光里长久停留。
